TA的每日心情 | 难过 2021-6-30 14:04 |
---|
|
Hostelst团队的视角,去了解一个吃货的泉州24小时。" H C+ p! a, @6 ~9 |
# d7 S' l, B. U! x1 ]
无论睡多晚 早餐不能断
: g% Y! ~1 U- T6 X; g+ s6:30-10:00) x. {8 N. Y9 d3 L2 P/ g" _
福人颐煎包 葱白甜鲜 马蹄爽口 鲜肉末嫩香8 b }# i$ n" V {/ M6 Y8 D% M/ @
第一次吃到福人颐煎包,是在走街串巷后饿到疲乏的阴天里。跟着下课的小学生人潮来到这间小吃店,要上两个刚铲出锅、热气腾腾的煎包。三两口虎咽,来不及细尝,只觉“好吃啊!”当时,并没留意到这家二十多平米的小吃店是泉州老字号。" _6 |3 q" m" C5 {0 E+ p/ N/ E; ^
后来去泉州,多次盘算早起去福人颐吃一顿早市花生仁汤配煎包(当时已从当地朋友口中得知它是家地道的小吃店)。结果总是太过松懒,晚起,近10点才踱步到店。福人颐清晨6点多开市,花生仁汤9点多就卖完了,所以一直扑空,不得如愿。我只有悻悻然安慰自己说:花生仁汤和油条才是天生一对,不能拆散它们。
+ E1 @( ~ F; U传统上有个说法,早餐吃点油腻好养胃。我也从不排斥早餐沾点荤腥。在福人颐我一般会点肉燕汤和两个煎包。肉燕需现煮几分钟,煎包还在大铁锅里水煎,发出“呲、呲、呲”的热切声。小而狭长的店面,用一面铝合金玻璃门窗隔开操作区和食客区。饿过了饭点站在窗口等出锅的心情最是焦灼!操作区里三人分工,言语寡少的家庭式手工作业,忙活出见缝插针的流畅感。
I0 V. i! R2 m- M: _- t·熟客的温情
( e0 i1 h1 ]$ ?5 Z阳光洒落在老红砖地板上,食客们看起来都是老主顾了。我最喜欢这样的食客:不看菜单,吆喝点餐,入座火速食完便走。肉燕汤好了,煎包出锅,我上前嘱咐挑两个底面焦脆的,结账——煎包一个八角。如今,一角一角的找钱,快变成旧情怀了。肉燕汤略微油星多了些,汤面浮着福建惯用的佐料——香酥的葱油头和翠绿的葱珠。我从不喜欢在出锅的料理上搁生葱花,烫不熟,还余留着它的生腥与黏滑。而小吃店可爱的地方就在此,你可以便利地嘱咐店家你的喜好。熟悉了,店家把你的喜好记住,便生出一份温情。肉燕皮滑顺,肉馅筋道,吃起来没有市面上那股味精过量的不自然甜。! A k3 m0 S0 K# d/ n
吃煎包,我总先从焦脆的部分咬下,常常留下最后一口面皮汇集的花头部。福人颐的煎包是老面皮,吃起来并不是太蓬松,反而有种南方做面食无法达到北方的蓬松、筋道而特有的湿实口感,如此也就不做作。一口咬下,满嘴都是葱白的甜鲜、马蹄的爽口和鲜肉沫的嫩香。它没有过分的油汁,搭配一碗爽滑的肉燕汤,真想打一个饱嗝!
1 Q, ~# q) c+ u店内白瓷砖墙上贴着一张剪报,报道这家老字号。才发现这家小吃店已经传承了三代,如今加上女儿,应当算第四代了吧。这种家庭式分工劳作的店,代代相传。店家中规中矩地坚守这份小生意,食客也安心成熟客。9 [8 f X% n# l4 f) E0 w7 d! h
从泉州旅行结束回到厦门,在老街区吃了一次煎包。一口咬下,油汁腻口,馅料和面皮是分离的,心中很是不快。当天夜里翻看舒国治先生的《台北小吃札记》里写的一则煎包,提及馅料炒制过后会有一股老味和油浸气。读到此,不能认同的更多了!才恍然大悟适才吃到煎包馅料是炒制过的缘故。脑中自动脑补起泉州的福人颐煎包,饿了!
7 A4 u" D; D6 c
) n* x8 U. s6 m3 c午餐无肉 天地难容- F4 I" B" u4 M. h( b8 ^% l# |
11:00-13:00
5 G. A3 D) _' m7 v2 U5 @7 u群众牛肉 专注做五样精纯小吃的老店4 H3 u. H, R8 }* C8 ? ?2 J
泉州的牛肉小吃店遍布大街小巷,总会有一家会成为你的上上之选。群众牛肉店原是挨着群众戏院做生意的老牌小吃店。如今戏院已关闭了十多年,小吃店开业至今半个世纪还在生生不息。下午两点钟的时候,中山南路骑楼下的店门口依然人头攒动。# g. T; c7 _8 {$ B8 t
小吃店,我喜欢只专注做几样精纯的。五花八门可供挑选的店,反倒让人乱了心思。群众牛肉店就是这么一家只经营五样小吃的店——牛肉羹、海蛎煎、排骨汤、肉粽和咸饭。店面不大,放不下几张桌凳。店里都是老伙计,边忙活边闲话家常,这份忙中的闲态,或许是因为不愁生意与日复一日的笃定。
. N9 Y8 H' s, W2 U3 S8 P: K$ G# D+ s/ A8 w' i& i
小食五选三
' b4 i6 s3 G: S% Z" k/ o, P咸饭到中午就卖完了,我点了招牌的牛肉羹(5元)和海蛎煎(6元),再加一个肉粽(6元),份量都以点心的大小碗为准。我偏好往牛肉羹里搁一大撮姜丝,先喝上一口姜冲气十足的鲜汤,再入一口牛肉羹。泉州的牛肉羹多属软羹,牛肉馅手工剁捣到入口无肉质纤维,以爽滑为上。群众牛肉羹口感十分滑嫩,细尝起来肉羹有一丝鲜甜。
) F+ b9 j# L1 @+ D一份海蛎煎,色味皆得——半盘绿黄相间的海蛎煎(绿的青蒜,黄的煎蛋),一丛清白的萝卜丝配菜,一勺橘红甜辣酱。海蛎煎是闽南地区的特色,多是在一口又大又厚的平锅摊煎。这家店的海蛎煎是翻炒做法,和平日在厦门吃的摊饼式的不同。海蛎挑选个小些,肉质比个肥大的更清甜。6 X% `) N: x9 p! G# p. [6 a/ w
群众牛肉店的肉粽虽不是招牌,却是我吃到的最不腻味的肉粽。用筷子从中间打开,先享受一口热香气。搁放的馅料不多——只有小半个卤蛋、一两块五花肉、一点海鲜干(闽南肉粽多是追求馅料多样)。糯米不黏腻,颗颗适当分明,吃起来米香突出,酱香随在其后。
/ M) s7 V$ d |( n0 O群众牛肉馆通常到傍晚6、7点就卖完打烊。若是再贸然踏进,店家一声“卖完了”就把你给打发出去了。当日事当日毕是一家良店秉持的洗练态度。" y+ {& N2 w( u c
9 O E" Y/ F+ E; e0 M' m饭后一甜品 赛过活神仙3 H6 g8 |, `) m- G
13:30-14:307 U# h) Y1 \! O u0 c, C
老味道四果冰 三十年的老风情% Q9 B: J% C2 q; P' r2 z7 {
吃冰,总让我觉得有种年少的风情。店里若是坐着一位老者在吃,我也会把他臆想成是一位少年吧!想起小时候听来的一个笑话来——一对年轻羞涩的男女,第一次约会在一家咖啡店,男孩帮忙点了冰咖啡,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,情急之下劝说:趁热喝!8 N8 u+ S3 P; u6 ?
四果冰和刨冰不同,它是以果冻状的石花膏(由海生植物石花菜提炼而成)为汤底,加上料就为四果冰,也叫四果汤。它是泉州夏季消暑的街边凉品,清凉解毒之效。
( ^+ Q: p g3 S& \, [有朋友跟我推荐过老牌店“秉正堂”的四果冰,但甜度过腻,不适合我的口味。恰巧又听说老味道的四果冰甜味清淡,并有两种不同做法的芋圆,爱吃芋头的我自然寻来吃。老味道四果冰是一家三十年的老店,除了经营四果冰还卖烧烤,吃完刚好降火喝一碗四果冰。但我不喜这家的烧烤,因为烤串是油炸过的,来此纯粹是为了喝上一碗清爽的四果冰。3 m- H* j) G |/ X' Z. g* i
·吃一次冰 治愈选择恐惧症
5 E1 S5 T$ @6 f# Z/ c3 Y8 Y8 `老味道四果冰有多达16种配料可供选择组合,仙草、绿豆、大红豆、芋头块、芋泥、杨梅干、葡萄干、西瓜、菠萝、椰果等。一碗3元,可供四样挑选。店主会用一把特制的刨刀在固体状的石花膏上刮出细条放在碗里,加上细冰和配料,倒上冰糖水,盛出一碗半透明胶质状的四果冰。
( G1 j( [8 k; z挑选组合料这个环节有趣味,可以揣测一个人的性情。那些贪念重或口味上无偏好的人最难挑选,往往挑来挑去,犹豫不决,要么点上一碗,再点上一碗。有些人,食成老客或口味有偏好,不用徘徊不用恐惧,笃定选好!这样的人,应该是过清清爽爽日子的人。配料的组合也是有考究的,若是选了杨梅干,跟其他组合都是一碗酸感的四果冰。我最喜欢芋块、红豆或绿豆、仙草、和菠萝的组合。有芋头的甜、豆子的糯、仙草的爽滑和菠萝的香,再来一勺甜度适中的冰糖水,刚刚好。夏天来泉州,打包上一碗晃悠到巷子里的树下乘凉喝,最是惬意!5 |4 k( c. T6 \& K. e. D
9 P9 c2 n! h% Y A4 d: e) w
' v9 N, \5 t. C下午茶嗨起来
: |0 S3 l% M2 G6 @15:00-16:30+ B! E! \+ ~- \2 m/ d
正泉茂绿豆饼从小跟着家里老人吃到大的百年老字号' n4 M% i/ y1 u! E" X1 O
“哪里有卖好吃的馅饼?”我问当地朋友。我是嗜好甜食的人,一天没吃到甜食就会惦念起。况且,喝功夫茶、闲聊,最不可少传统糕点做茶配。茶浓酽了,来点甜缓和;胃喝空了,吃点扎实的糕点垫上。“当然是正泉茂的绿豆饼,从小跟着家里老人家吃到大”朋友说道。0 v4 }* a( \. k/ h7 l; a. u
·馅饼排行榜TOP1
- u) s4 |8 N1 d/ h正泉茂绿豆饼有百年历史。在泉州目前有三家:东街两家,天后宫一家(老店)。恰逢阴雨天打着伞去天后宫买。才合伞到店门口,便觉饼香扑鼻。整家店是个作坊,只摆放一个玻璃展示柜在店门口。绿豆饼的饼皮并未压模,只是手工粗粗一团,团出一个手心大小的饼,样子看起来十分朴实。五元四个,四个一包,用白底红字纸的传统简单包装。现做现烤,热乎乎的把包装纸浸得发油(若是想要当伴手礼带走,亦可嘱咐店家用盒装),唤起小时候吃糕点的记忆。3 z# X8 z' p, ^, m2 y; Z5 ^
趁热吃,这家绿豆饼并不油(可能是被包装纸吸走部分油),样子和口感皆素然。一口咬下,混点白芝麻的外皮香酥可口,带着面粉烘烤后的微微焦香。豆沙馅绵软,浅的甜味反使绿豆的豆腥香更天然、直白。吃绿豆饼还有一种经验,放冷搁置上一两天再吃。这时,绿豆饼变得皮软松散些,咬下饼皮变得片片层层,合着豆沙馅,多添一份传统糕点的冰糯感。嗜好甜食并尝过闽地多家绿豆饼的我,立马把这款绿豆饼排在私人馅饼排行榜最上方!
: p# [" M3 E; g" |关于正泉茂绿豆饼,听当地朋友老醉说起过它的掌故。老店从清咸丰时期开始,传承到这一代,四兄弟分家开三家店。老大和老四合开一家,老二开一家,老三开一家。说是父辈当时传承了不同手艺给四兄弟,有的专门揉面,有的专门擀皮,有的专门做馅……要齐心合力才能做出最地道的绿豆饼。这当然只是民间流传的趣事,茶余饭后的闲谈。如今分家,那三家应该各有所长吧,好奇好吃之心驱使我又去了东街的正泉茂绿豆饼。或许是坊间趣事的魔幻力,让我觉得两家店的绿豆饼确有细微差别,东街的饼皮偏硬实些,但豆馅更加绵密、润口。
% x8 X n8 A7 F
, ~! T3 m, J- ^( J古厝茶馆泉州味十足的古意茶馆/ f8 v- I6 ^ z- {4 r$ J6 f2 u
有饼必有茶。$ X H; Q n( b& ?9 t2 K/ N
雨天,从天后宫的正泉茂绿豆饼店买上三包刚出炉、热乎乎的绿豆饼,提着绕回涂门街上的关帝庙。这里的关帝庙香火历来很旺,好几次夜里散步经过,总能看到一只穿着“黄马褂”外套的狗肃杀地徘徊在庙宇门口。穿过关帝庙,拐进旅游文化街,古厝茶馆就在闹市后的巷子上。
9 _; O o S& h茶馆前的空地,大石条横铺满,石条与石条的间隙,长出细细密密的小草。在雨水的润泽下,石条的涩寂与小草的鲜绿对比的甚是有趣。门前右方有一口古井,用钢条封了几道,井口边上的蕨草幽幽可见。一旁放置着石桌石椅,想必晴日的时候,会有路人停下歇脚、晒太阳。这座古厝外观的燕尾脊、黑筒瓦、红砖,都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。
6 q1 h8 Y: e; r4 g) |·廊下听雨 茶香芬芳
0 {% T( P1 U S7 z合伞跨过门槛,前堂挂着弘一法师像,暖光射灯打下来,给阴雨天进门的人一丝暖意。左进,拂面迎来邓丽君的《在水一方》,环绕在天井回廊里,合着淅淅的雨声,升起隽永幽情。
4 J) L. j- H/ k& c% L老厝有三进式,地面老红砖在不同区域用了不同的铺法,饶有雅趣。整体布置的简朴、雅致,尽量的还原本味,不过度装修。一进式的院子带天井,天井上方绽放几簇橘红的炮仗花,大部分因冬日萧瑟裸露了筋骨。回廊上摆放几桌茶几和搭配的竹椅子,坐在此处的几位年轻姑娘下着围棋谈笑着。里堂有几间静室,合了门,自觅其静。茶馆有时,还有南音、讲古、木偶戏等表演,若是遇上,也是一次泉州味十足的雅致体验。
$ }- t/ _% p8 [8 h$ U7 P茶馆开桌50元起,可点店供的茶,亦可自带茶叶。再点上一两盘茶配小食,呈上还有余温的绿豆饼,坐在回廊泡茶闲听雨。喝空了肚子,提前招呼服务员要一碗热乎的汤圆或地瓜粥(免费供应的贴心之举)。此景此境,若能相邀到契合的茶友,再好不过。
2 s$ A1 \8 d: V1 s1 F I& \+ f
9 D$ V6 ?6 X1 S7 g2 {, x/ m- }: T吃了那么多 晚餐简单点吧
7 X5 E" s: v- H2 c- v17:00-20:00
1 j) X! U9 ~! W, b4 T2 ]" H团结水果店闪闪发光赏心悦目8 v1 K# m! R. u% d
水果店在要晚不晚的时分,最好看。开了27年的团结水果店在树荫掩映的新华路北路上。正是下班时分,远远望去,青灰的马路上车流不息,亮起暖光的水果店就在路旁闪闪发光。旅行中外食容易被油腻到,吃了一天,还要腾出肚子为半夜的夜宵做准备,晚餐当然要轻食。能遇上这么一家水果店,肠胃跟着心情轻轻荡漾开来,加速急行。# l5 n1 o$ w, \+ c# i" _/ D5 n3 R. @% U
团结水果店真的是闪闪发光,品种丰富,饱满新鲜,在此能觅得市面上少见的品种。水果的摆放得极赏心悦目,硬是多了一份挑选的优雅感。从行人道沿着阶梯伸到短窄的店面里。下班的路人,只要把车一停,即可挑选到称心如意的水果。
: F/ w' M6 \9 x; e6 m8 s1 [
2 ^6 x3 A1 e+ |, R- e1 }2 V) v" Z8 e·为自己带盐的水果们/ h$ o8 c( `5 g( }- M
走上阶梯,地上铺着有些龟裂的老花砖,色彩斑斓得仿佛就应该出现在活色生香的水果店里。打量了好一会,才缓过神来,哦,我是来买腌芭乐的!芭乐拌盐吃在闽地司空见惯。福建人吃水果喜欢切片或块,撒点盐巴拌两下就吃,因为盐能把水果的甜分逼出来。记忆中,用盐拌过的水果有苹果、桃子、芭乐、杨桃等。而腌芭乐,其实我也是头一回听说。店主把熟到将黄的芭乐横切成两三厘米的厚片,搁上盐和酸梅粉(店里有售),浸泡上半天,就可销售。因为够厚,外层酸甜,里头依旧保留芭乐特有的香浓。买上一盒,成了和友人聊天的好零嘴。
( O9 R, `" S3 |! j5 B T( n5 E店里的腌制水果不少,除了腌芭乐,还有腌余甘,腌杨桃、腌橄榄、腌山楂、腌李子、腌菜头酸等,琳琅满目。蜂蜜和酸梅粉等辅料也可以在那里买到,带回家享受自制腌水果的乐趣。
/ u: i- R8 J# [0 s4 @店主把腌制水果用到的竹编筛子立在角落,我上前询问能否拍张照,他果断拒绝说:“拍水果可以。我们店不需要宣传了,生意多得都忙不过来,够了!”原来,泉州不只有“爱拼才会赢”的好强商人,也有安逸、知足的生意人。结账,兴冲冲地抱着一袋的水果和腌水果往回赶。半路上,一辆电动车急驰到一旁说:“你好,你跑得太快了!这是你的袋子吧,落在我们店里了,我们老板在后面喊你都没听见,只好我骑车赶上来!”或许,我是真的太开心,跑了起来?( Q( N3 _9 ?- h8 z- l+ f* k
0 w! P, H8 v# ]1 c4 k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夜宵6 g9 ]9 t- }8 X# w& E2 p6 M F
22:00-3:00. j. r o2 H2 T) @0 v4 b j5 f
客常来面线糊老城的温暖里子+ i( r' ]- F& |1 Y# K1 f1 T
夜宵摊子,是一座老城的温暖里子。每晚,固定的地点,摊主们如期而至,打点好一切,燃起炉火,开摊待客,也是对城市的一份体贴与关照。面线糊是泉州人最寻常的早餐和夜宵。4 P. O0 O4 i3 @; ]: D1 }
客常来面线糊是一家在中山南路风雨廊下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摊子。傍晚时分就绪开摊,营业到凌晨3点后收摊。和朋友夜里散步完约去这里吃夜宵。摊子亮着暖光,十几二十样的卤料、海鲜等熟食整齐摆在架子上,在内置的灯带下诱惑来往的路人。“走,坐下吃一碗再回去”,这是吃货的默契。不需花太多时间等待,站在熟食前点上要加的料,摊主立马剪好,入座不一会儿便舀上一碗到你面前。/ R% { i% c+ }/ D
大锅的海鲜骨头面汤,热腾腾地滚沸着。我和友人一人点一碗,挑选了醋肉(泉州小吃)、套肠等熟食,外加一碗剪好的油条。油条是必不可少的,浸入面线糊汤,是地道的吃法。友人尝了一口:“还是小时候的味道,没变“。在泉州,回味小时候的味道是容易的事。客常来的面线糊,汤底有浓郁的海鲜味,在泉州和厦门吃了很多家面线糊,都鲜少有这种传统做法的海鲜味。点汤的料酒浸泡了当归,又多了一份熟稔的药膳味。3 m# P* G( @9 G8 D4 x' Y3 B! L# ~" E, S
" [( z$ O) p) z [& ?( @8 w古趣烧烤喝酒吃烧烤抬头一井星空# E/ Z( e( ?0 t0 p9 _
古趣烧烤是一家后城老厝里的烧烤店。晚饭后,与友人散步,从西街穿小巷避开喧闹的中山路,拐进泮宫牌坊。渡过一弯小石桥,就是文庙广场了。经过一座明代理学家蔡清“文庄蔡公祠”。再向前走几步,一座原泮宫门楼的屋顶坐落在水泥台上,友人喊我看,传统木结构屋檐上,竟雕刻西洋的小天使。这也是古代泉州中西文化交融过的历史痕迹。广场上,三两独步的人聚拢到文庙夫子泉的南音传习所,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。这里每天晚上七点半,公益开唱南音。若有雅兴,入座领略。泉州,就是这么个神妙的古城。8 M# Z8 X2 E+ f: f
·众里寻他千百度
, c( S7 t" t% p$ o往前几步,有家挂着灯笼的古厝,门前摆了两张桌椅,食客在吃什么?我和友人皆是好食之人,兴趣盎然地进门打探。哇!好地方,好地方,竟然是喝酒烧烤的夜宵去处。八九十年代的闽南语老歌环绕天井回廊,闪烁着彩色霓虹灯,简易木方桌搭市井气十足的艳红塑料凳,食客喝酒吃烧烤。一派十足的闽南味,电影般的质感。“有没有弹出侯孝贤的《悲情城市》电影画面感?”雀跃的问友人,“对对对,我也弹出这画面来。”
" K2 k5 }: a7 L% I% A店里从下午4点才开门营业,只占据老厝的一进式天井庭院,二进是住家。地面干干净净,没有平日烧烤摊乱扔满地的签子,走过还要鞋底带纸头上路……一大冰柜摆放整齐的清洁的食材,一串串蒜苗皆是齐短,看的赏心悦目。庭院左侧,独立的玻璃烧烤房,油烟从后方排出,庭院也就少了油腻气。烤串只上花生酱,外分辣与不辣,口味闽南。素菜2-3元一串,荤菜4元。点上一盘,加两瓶啤酒,闲聊几寻,融入在地人的生活节奏。0 v/ f3 |1 j4 n6 s; v
夏夜在天井里乘凉吃烧烤,抬头便是一井的星空,想想就泛起一份怀旧的幽情。食后在庭院里踱步观赏这户人家的绿植,瞥见二进住家的门里,只一位老爷子打盹看着电视。窃想,有门外的热闹之气作伴,应能驱赶老爷子的寂寥吧。老厝,以这样的方式,添得人气,生生不息。 |
|